为追踪和了解建筑消能减震领域的行业动态和研究进展,聚焦消能减震技术的热点及难点问题,2017年12月20日下午,《建筑结构学报》编辑部走访了广州大学周云教授研究团队。
参加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的有:广州大学副校长周云教授,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研究中心团队骨干成员邓雪松教授、任凤鸣教授、王宏伟副教授、吴从晓副教授、暴伟博士、张超博士,以及《建筑结构学报》编辑部一行4人。
交流活动现场
会上,周云教授代表研究团队对编辑部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详细介绍了研究团队近年来在消能减震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消能减震装置研发、消能减震结构体系构建、减震理论与设计方法建立、消能减震加固关键技术研究等。
1.消能减震装置研发
研究团队近年来基于“服务社会、工程应用”的研究理念,研发了30余种性能稳定、耐久性好、消能效率高、工作适应性强的新型消能器,主要有钢管铅阻尼器、铅黏弹性阻尼器、开孔式屈曲约束支撑、功能自恢复连梁阻尼器等,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系统理论和试验研究,揭示其设计参数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相应的设计方法。
2. 消能减震结构体系建立
研究团队针对某些建筑结构体系存在的抗震问题,巧妙地将消能减震技术与结构构造相结合,形成受力合理、抗震性能良好的消能减震结构新体系,主要有消能腋撑框架结构体系、阻尼填充墙框架结构体系、高位转换消能减震结构体系、消能减震层结构体系、装配式消能减震结构新体系等。
3. 减震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
研究团队基于能量平衡和性态设计,分别提出了基于能量、基于性能的隔震及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方法,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基于功率、基于性能和基于能量的风振控制设计方法。
4. 消能减震加固关键技术
为适应基于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需求,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系列消能减震加固方法,并研究其加固效果及施工加固流程;针对震损建筑的抗震加固问题,探讨了采用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钢管铅阻尼器、黏滞阻尼器、阻尼填充墙等不同加固方法,建立了消能器(墙或板)加固震损框架的设计方法。
为加深相互了解,在座谈会上,编辑部以“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为题,就来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写作过程中注意事项等,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科技论文写作经验和建议。
交流活动现场
座谈会结束后,周云教授陪同编辑部一行参观研究团队已完成和正在进行中的各类结构试验。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得到了广州大学副校长周云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的大力支持和贴心安排,在此《建筑结构学报》编辑部全体同仁深表谢意!